在北京冬残奥会的赛场上,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运动员——他们或许看不见冰面的反光,或许需要依靠义肢完成每一次起跳,但正是这些"不完美",成就了最震撼人心的体育传奇。
这个来自河北的00后姑娘,在女子超级大回转比赛中以0.1秒之差摘银。训练时她总要比别人多滑20趟,她说:"右手使不上力,就用腰腹代偿"。领奖台上她俏皮的单手比心,成为本届赛事最动人的画面。
完全失明的他依靠特制头盔中的电子发声器判断方位,带领球队历史性闯入四强。比赛中他撞倒挡板11次,却次次立即爬起。教练透露:"他私下会把冰球放在枕边,就为记住那种特殊的响声。"
这位36岁的老将在决赛最后一投完成惊天逆转。鲜为人知的是,他每天要花3小时做肌肉康复训练才能握住冰壶。"冰面就是我的理疗室",这句话让无数观众破防。
"他们不是在挑战对手,而是在突破医学定义的极限"——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帕森斯如是评价
这些运动员用成绩证明:残疾不是缺陷,而是独特的力量源泉。当张梦秋在混合采访区笑着说"下次要教外国对手用中文说'加油'"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体育精神,更是人类对抗命运时最耀眼的模样。
——本文记者现场采写于北京冬残奥会主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