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丨地大女生牛笛,岩壁上的翩翩舞者

爱上便无法自拔

牛笛告诉记者,最初自己的训练强度并不大,只是每周练习三四次。但想要真正成为攀岩这座塔尖上的人,必须要接受专业训练。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牛笛的寒暑假基本是在全国各地的攀岩训练场度过,虽然辛苦,但也得到了国内众多攀岩高手的指点,进步明显。她害怕攀到顶端后的冲坠,害怕没有全程保护的快挂,教练就针对她的弱点,一次次让她降,一遍一遍让她摔,直到她克服为止。

牛笛四处训练,心疼女儿的妈妈放心不下也跟着四处奔波。“我在学校的攀岩馆训练,我妈在攀岩馆外坐着等我,一等就是几个小时;我在外地训练或者比赛,她便大包小包地跟着我满世界跑,事无巨细地照顾我的衣食住行,她给了我攀岩最大的安全感。”有一年寒假在上海训练,一直练到年三十的前一天,适逢春运高峰,火车票飞机票早已被抢购一空,母女俩被困在上海无法返回武汉。无奈之下,牛笛爸爸连夜开车到上海接她们回家,全家赶在大年三十的前几个小时团了年。

如今的牛笛已把所有的爱倾注到攀岩之中。2014年,还在武汉外国语学校读高中的她获得了运动健将称号,并成为阿迪达斯签约运动员。2015年9月,刚刚进入地大学习的她,在山东全国攀岩分站赛上获得攀石冠军,这也是她获得的首个全国冠军。2016年,她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冠军。同年,牛笛代表中国大学生队参加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世界大学生攀岩锦标赛,和来自法国的Fanny、Julia等世界名将同场竞技,最终获得攀石赛铜牌,这也是中国队在本次比赛中获得的唯一一枚单项奖牌。因在难度和速度赛中均有良好表现,牛笛还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全能银牌。

2017年1月,湖北省体育局和地大签订了攀岩队“省队校办”协议,并成立了由地大体育部主任董范教授任总教练的教练团队,牛小洪也是教练团队的一员。

牛小洪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攀岩界专业运动员很少,“大部分运动员有本职工作,比如牛笛就是学生。据我所知,只有不超过十人是专业运动员”。他介绍,武汉目前只有两到三家攀岩俱乐部,“虽然这项运动花费并不高,但是必须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才能进行,而专业人士本身就很少,所以还是小众运动”。据介绍,国内比赛还是会分为专业组和精英组,精英组适合业余水准人士参加。

独特魅力吸引人们岩壁上起舞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攀岩很危险,拼的是体力,但其实掌握技巧后会发现,攀岩运动员需要有极其强大的大脑,在攀爬过程中,你需要在大脑里迅速规划出最优的路线,它拼的是综合能力。”牛笛告诉记者,攀岩的过程就像一次次修行。

攀岩被称为“岩壁上的芭蕾”,这项运动的魅力究竟是什么呢?牛小洪表示,攀岩训练的是人全面的身体素质,柔韧性、协调性、爆发力,甚至智力、心理素质。“很多没有尝试过攀岩的朋友并不清楚,它并不是一个仅仅依靠上肢力量就能够完成的运动,需要四肢参与以及核心腹肌力量,所以对于现在很多热爱健身,想要塑造马甲线、人鱼线的朋友,攀岩是很好的运动。”

“岩壁陡峭,攀爬中难免磕碰,甚至会遭受一次次失败。但我十分享受挑战难度带来的快乐,享受宝贵成功带来的成就感,是攀岩让我变得坚强。”对于牛笛来说,攀岩教会她忍耐和不放弃,还给了她自信和活力。她说:“攀岩的人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和别人不一样,站在一堆人里一眼就能够认出来。我不想千篇一律,我想做不一样的自己,满身的伤痕就是我的勋章。”

作为一项被划分到极限运动的项目,攀岩目前已进入到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大家庭,热爱这项运动的人也有了更大的舞台。每一个爱上攀岩的人,从他们身上都能感受到一种深入骨髓的激情与坚持。未必每个爱好者都是岩壁上的高手,但在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努力之后,他们会获得无以伦比的兴奋与骄傲,这与人生何其相似。

贴士

1.选择设施完备的场地、高质量的技术装备、专业的技术人员提供规范的器械操作保护。

2.对于新人来说,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选择适合自己难度的攀爬线路,不要急于挑战自己能力范围极限,否则会造成伤病。对于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想要提高的话,首先要坚持每周攀爬几次,循序渐进。在教练指导下针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定制合理的训练方案提高攀爬能力。

3.攀岩作为一项游戏可以在孩子两三岁时进行,在玩耍中学习技能,更可以提高攀岩的“感觉”。但是,真正训练要等到7岁以后。

来源:楚天金报

记者:杨扬

通讯员:庞伟红

本期编辑:王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世界杯巴西vs比利时首发:内少库鸟PK丁丁阿扎尔
“足球界的费德勒”阿宽是最伟大的中场球员之一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