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酒吧门口,老王醉醺醺地挥舞着阿根廷国旗,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前方排队152人"的滴滴界面。这已经是本届世界杯期间,他第七次在深夜遭遇"打车滚吧"的窘境。
"加价200%都叫不到车!这些平台是不是看准了我们球迷非走不可?"老王对着路边的共享单车狠狠踹了一脚,却因为醉酒差点摔进绿化带。
打开某打车APP,开屏广告赫然写着"世界杯专属接送套餐"。点进去才发现,所谓套餐就是平常价格的3倍预付款。更讽刺的是,当比赛进入加时赛,APP会自动启动"狂欢溢价"算法。
时间段 | 平常价格 | 比赛日价格 |
---|---|---|
22:00-24:00 | ¥45 | ¥128 |
00:00-02:00 | ¥60 | ¥199 |
有球迷自发组织"世界杯顺风车"群,结果演变成深夜烧烤拼车团;某直播平台推出"打车红包雨"活动,最终因系统崩溃登上热搜;最绝的是某啤酒品牌推出"喝满6瓶送代驾"活动,被网友吐槽"是想喝死我们好继承打车债"。
当终场哨响起,留给城市的不仅是欢呼与泪水,还有无数站在马路牙子上,对着手机怒吼"打车滚吧世界杯"的孤独身影。这场交通闹剧,或许比点球大战更考验城市的智慧。